你是否知道
在康复医学科
有这样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
它不需要吃药打针
却能帮助运动障碍患者重拾身体机能
提高生活质量
尽可能达到独立自主生活
今天
让我们一起走进康复医学科
认识运动疗法这个康复界的“实力担当”!
什么是运动疗法
运动疗法是基于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,利用器械或徒手,采用主动和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,促进神经肌肉运动功能、感觉功能恢复,提高肌力、耐力、心肺功能和平衡协调功能,纠正躯体畸形,改善躯体功能障碍以及预防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,如压疮、肌肉痉挛、关节挛缩、骨质疏松等的一种疗法。

运动疗法的常用技术
一、关节活动技术
1.主动运动:患者自主用力完成关节运动或动作,常用徒手体操或器械体操,维持关节活动范围。
2.主动助力运动:在助力下完成,是被动向主动运动的过渡,其目的是逐步增强肌力。常用悬吊练习、滑轮练习和器械练习。
3.被动运动:由治疗师帮助完成,维持和增大关节活动范围。

二、软组织牵伸技术
牵伸是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。旨在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,降低肌张力,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。适用于软组织挛缩、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。
三、肌力训练技术
根据超量负荷原理,由治疗师施加阻力或患者自身重力提供阻力,进行动态或静态主动抗阻训练。分为等长、等张和等速运动。适用于肌力较弱的患者。
四、步行训练技术
包括步行前训练和步行训练。步行前训练提高站立、步行适应能力;步行训练则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目标与计划,包括迈步分解、异常步态矫正等。
五、神经发育疗法
针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,以神经系统为重点,应用神经发育学、神经生理学原理,将治疗化为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。
六、运动再学习疗法
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再学习或重新学习,以生物力学、人体运动学、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,以作业或功能为导向,强调患者主观参与,科学训练运动功能。
七、有氧训练
旨在增强人体吸入、输送和使用氧气能力,采用中等强度耐力训练,对增强肌力、改善心肺功能有良好作用。
运动疗法的适应症
1.神经系统疾病
如脑卒中、颅脑外伤、帕金森病、脊髓损伤、周围神经疾病或损伤等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。
2.骨骼肌肉系统疾病
软组织损伤、骨折术后、截肢、脊柱侧弯、手外伤、运动伤害及关节炎所致关节活动受限。
3.心肺系统疾病
动脉硬化、冠心病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心肺功能受限。
4.姿势系统不良综合征
颈、胸、腰椎因长期姿势不良以及扁平足或高弓足引起的不适症状。
5.发育障碍
脑性瘫痪、唐氏综合征、发育迟缓等运动功能障碍。
6.皮肤组织疾病
烧伤后瘢痕、软组织挛缩等。
7.其他
如膀胱功能障碍、分娩前后的运动、淋巴水肿、糖尿病等。
运动疗法的禁忌证
1.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,病情不稳定;
2.有明确的急性炎症存在;
3.全身情况不佳、脏器功能失代偿期等;
4.休克、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、不合作;
5.运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,如动脉瘤破裂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