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患者版 > 医疗服务 > 医疗科普 > 医疗科普 > 正文

世界防治结核病日|全面行动,全力投入,全民参与,终结结核

发布时间:2025-03-22    阅读量:       来源:感染性疾病科


2025年3月24日

第30个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”

今年宣传主题

“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”

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《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》称,2023年,结核病成为传染病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。在我国,2023年估算新增结核病患者数为74.1万。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,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,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学习“结核病”的相关防治小知识吧。

什么是结核?

结核病俗称“肺痨”,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主要侵犯肺部(占80%以上),可累及人体除指甲、毛发以外的全身各个脏器。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,治疗不彻底,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,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。

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?

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、咳痰≥2周、咯血、痰中带血等。此外,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、胸痛、盗汗、全身疲乏、食欲减退等。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、闭经等情况。如果出现以上症状,应警惕结核病,及时前往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结核门诊进行筛查,以免延误病情。

肺结核是如何传染的?

1.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,传播途径较为直接。当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等方式将结核杆菌播散到空气中,健康人吸入这些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后,就可能引起感染。

2.一般说来,被结核杆菌感染并不一定会患上结核病,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,结核杆菌才引起发病。

3.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、免疫力低下者、糖尿病病人、尘肺病人、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,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。

肺结核可以治愈吗?

肺结核是可防可治的疾病。在医生的指导下,使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进行治疗,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最终治愈。然而,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容易麻痹大意,自认为已经痊愈而擅自停药,这种行为极有可能导致耐药结核病的发生。一旦发展为耐药结核病,当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就难以有效地杀灭结核菌,从而导致治愈率降低、治疗时间延长以及治疗费用大幅增加。

如何预防结核病

1.控制传染源

及时发现并治疗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是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关键。肺结核患者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如必须前往,应当佩戴口罩,以减少结核杆菌的传播。

2.保护易感人群

为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,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。同时,与结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,对于结核菌感染者中的高危人群,可进行预防性治疗,以降低发病风险。

3.养成良好卫生习惯

不随地吐痰,咳嗽、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,注意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,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结核杆菌的传播机会。

4.保持良好生活习惯

保持生活规律,避免熬夜,注意休息,合理安排膳食,增加营养摄入,多吃肉、蛋、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蔬菜水果,同时加强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,增强机体抵抗力,有助于预防肺结核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