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,潜江市中心医院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,以患者为中心,多措并举开展优质护理服务,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。
内分泌内科:叙事护理,病房里绽放温暖之花
在中心医院内分泌内科,护理人员有着多重角色,有时是大姐姐,有时是女儿,有时是朋友……
自2020年起,中心医院积极推行叙事护理工作,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,也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。秉持人文精神与关怀理念,倾听、理解患者独特的生命故事与内在需求,务求提供更精准、个性化的护理服务。
在内分泌内科,护士会搀扶没有家属陪同的奶奶下床;细心地为失明的阿姨修剪指甲;主动充当步态不稳的老奶奶的拐杖;还会为面部出疹的爷爷特制独一无二的面膜…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,却如春日暖阳,让患者真切感受到关怀与温暖,而护士也带着这些美好回忆,让感动持续传递。

叙事护理拉近了医护患的心灵距离。有一位患糖尿病多年的阿姨,因为双眼失明,每次住院话也不多。在医院举办的“世界糖尿病日”活动中,科室特别邀请她前来参与,在健康课堂充满欢乐的氛围感染下,阿姨渐渐打开心扉,从最初的沉默寡言,到最后竟提出为大家高歌一曲,那一刻,她绽放出如花的笑靥。

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叙事日记。经过日积月累的书写,这些日记已整理成册,成为珍贵的回忆集,放在独具特色的叙事角,供患者和医护人员在文字的世界里舒缓身心、交流情感。

叙事护理,源于爱的温度,构建起了更加亲密和谐的医患关系。患者和家属的认可,也将成为继续推进叙事护理工作的强大动力。

血透室:情暖患者路,爱与责任行
血透室的患者大部分都需要终生透析,也因此,他们与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的羁绊,亲如家人朋友。多年来,血透室持续深入随访,用专业与爱心延伸护理服务,守护血透生命线。
熊爷爷年近古稀,植入上臂人工血管后,尽管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条生命线,但仍因无法触及血管震颤而忧心忡忡。了解情况后,医护人员前往熊爷爷家中探望,为他进行查体与病情分析,告知爷爷只要保持积极心态,按时吃药、测血压,按照护士的方法每天评估血管情况,不会有太大问题。爷爷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。
张阿姨因内瘘术后未成熟,暂时用临时导管透析。副主任孙智梅家访时,手把手教她如何触摸内瘘震颤和功能锻炼。护士长熊美芹也在一旁叮嘱道:“您的外套袖口太紧了,明天换件宽松的衣服吧,有助于内瘘的恢复和成熟。”张阿姨笑着说:“不是你提醒我还没注意,我一定按你们说的做,好好保护我的血管!”
年轻的小王刚透析不久,因为对护理不熟悉,又担心成为家庭的负担而感到焦虑不安。在随访过程中,邹正平主任耐心地向他讲解了新瘘的保养方法,并鼓励他:“现在国家政策很好,办理慢保后,费用完全可以承受。只要规律透析,等病情稳定后,就可以边工作边透析,实现自己的价值了。”小王听后腼腆一笑,心中涌动着暖流。
一次次的“走动串门”,让医护人员更深入地了解了患者居家生活状态与需求,从而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护理指导,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,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关爱与陪伴,勇敢走向未来。
